三个维度发力 优化招商生态

来自:襄阳日报 时间:2025-03-11

截至2月底,谷城县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2个,投资总额92.73亿元,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文化旅游、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

全县8个招商团队迅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系统谋划招商项目,分赴全国各地开展精准考察,全力以赴引进优质项目。

今年以来,谷城县立足城市发展定位,从政治引领、产业赋能、人文浸润三个维度,全新打造和美共生的招商生态体系,积极为“楚商回乡 共建支点”赋能添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上下同心”的政治生态

近年来,谷城县形成了县“四大家”领导带头招商、党政主官自觉招商、行业部门协同招商、全民共同招商的浓厚氛围,构建了“招商部门牵头、各部门各乡镇协同、各类市场主体联动、园区承接落地”的招商工作新格局。

重构招商力量。由县“四大家”领导挂帅、县直单位参与,组建8个招商团队、1个项目推进服务专班,12个乡镇(开发区)协同作战。

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专班团队运行、信息反馈、项目推进等机制,出台《谷城县招商引资工作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对项目引进、开工、入库等流程进行科学认定和评价。

深化监督机制。县纪委监委全程介入项目招引和落地,对推诿扯皮、设置障碍、贻误战机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对重大贡献者优先晋升、提拔。

聚焦关键问题。以“两资三能”工程为抓手,围绕“资源销往哪里、产业配套在哪里、成功人士在哪里”三个关键性问题,抢抓政策机遇,通过大数据平台,开展资源招商、产业招商、环境招商、乡情招商。截至目前,已引进2个百亿级项目,储备20余个拟签约项目、50余个拟推进项目、80余个持续跟踪项目。

“蒸蒸日上”的产业生态

谷城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聚焦打造“搬不走、稳得住”的产业,精准匹配,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接。

按照产业发展需求,把资金配在关键节点上、把人才放在关键工艺上,形成了以再生铅、铝、钢铁、塑料、硅材料、正极材料等为主的资源再生利用产业;以汽车总成、新能源车、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为主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以多晶硅、硅橡胶、纳米硅材料、3D打印材料、光伏玻璃等为主的硅能源硅材料产业。

围绕新型化工园区发展定位,先后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立足有色金属产业园区特色平台,引进华林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聚焦优势资源高效利用,引进江苏镭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建高纯纳米复合材料及装备制造基地;紧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进联峰集团建设绿色铸造生产基地。

深化“因素化”和“公式法”招商评价体系,细化招商政策,形成以要素贡献、综合绩效为指标的招商项目评判机制,出台《谷城县关于进一步加强硅矿资源高效利用促进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积极利用“府院联动”新机制,盘活存量,做大增量。

工业集群优势逐步显现。在谷城县投资的50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2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共计234家,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绿色工厂达到8家。

大力实施“回乡工程”,动员在外兴业的谷城籍企业家、科研人员、务工人员等群体返乡投资、创业,推动资本回流、产业回迁、企业回归、智力回哺。今年1月以来,该县共开展各类招商活动9场,其中,县级3场、乡镇级6场。

“宾至如归”的人文生态

坚持“把企业的事当成县委、县政府的事,把企业家的事当成书记、县长的事”,认真落实“132”项目服务机制(一个重点项目由一名“四大家”领导包保,为项目配备健康、平安、服务三个秘书,实施企业与部门、企业与群众“双隔离”制度),扎实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对吉利硅谷(谷城)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推进中涉及的安评、环评、用地、用电等33个大项139个子项量身定制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实行专班代办,挂图作战,限期办结。该项目从双方初次见面到正式签约仅用39天时间,一期正式投产用时159天,8个月实现二期项目竣工投产。

牢固树立“政府说话算数,新官必理旧账”理念,遵守契约精神,打造诚信政府。该县出台相关措施和意见,大力推进惠企政策线上兑付、直达快享、超前发力,用“真金白银”为企业解困。

年初,该县兑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奖励,一家企业累计获得869.2万元奖励,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企业加速在达产释能、技改提能、强链聚能上实现新突破。

持续加大人才支持力度,出台补贴政策,帮助企业从高等院校引进院士专家担任“科技副总”。对优秀企业家和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实行专项奖励。探索实施“政聘企用”引才新模式,累计为全县13家重点企业引进21名急需紧缺人才。

积极破解招商企业融资难题,常态化搭建“线上+线下”“政银企”对接平台,推送各类金融产品,广泛开展“送温暖”行动,将惠企政策和投资计划“大礼包”送到企业家手中。

只有“筑好巢”才能“引好凤”,该县先后建成再生资源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电子双创产业园、化工产业园和有色金属产业园,全流程做好“围墙外的事”,对重点招商项目优先保障,协调解决用地、用水、用电问题,优先争取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确保项目早日投产见效。同时,密切配合做好“围墙内的事”,在企业用工、用能、融资、销售等方面多想办法,与企业共克时艰、携手并进。